2023-02-08 11:02:16
1951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移動無線電通信產品問世。在近百年的應用發展中,從最初的龐大笨重、繁復操作,到如今的輕薄便攜、簡單易用;從特定行業、專業領域的特殊應用,到百業千行、生產生活領域的深入普及;從模擬到數字,再到實現軟件定義功能的對講機3.0時代,對講機歷經數代技術演變和產品更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迄今仍是各行業和領域重要的通信工具。
族繁不及備載,一文無法盡述對講百年史。今天,我們僅通過本文為您簡要梳理對講機發展歷程中的三代產品演進之路,期望大家對于特別是近二十年來的對講機技術和代系發展,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
1.0時代
模擬時代的落日余暉
在漫長的百年發展史中,模擬時代占據了大半篇幅。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迄今也近一甲子。早期的手持對講機采用電子管工藝,使用干電池串聯來提供電子管工作時的高電壓,不僅體型龐大,操作繁復,其發射功率、通話距離也十分有限。此后,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晶體管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對講機體型大幅縮小,功能結構趨近于老式“大哥大”。
這段發展歷程,也可以說是對講機的上古史,由于其時對講機的應用尚不普遍,僅有少數軍警、重要能源工礦企業以及業余無線電愛好者有幸得以深入接觸。如今,我們普遍認知中的對講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紀初,得益于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民營企業的活躍,開始規模發展,也在真正意義上步入大眾有直觀感受、使用體驗的1.0模擬時代。
所謂模擬對講,是將語音、信令以連續波方式調制到對講機載頻上,并經過放大等優化處理的一種通訊模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模擬對講機都是市場的主流,直到2009年666號文件的頒布,“模轉數”大幕正式拉開,模擬對講機進入產品生命倒計時。目前,在全球市場,模擬對講機憑借技術成熟、價格相對較低等優勢,對中小企業和個體用戶具備一定吸引力,在市場銷售中仍占據一部分比例,也正因為如此,為整個對講機產業在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奠定了龐大的用戶基礎。
但模擬對講機也存在著頻譜利用率低、話音質量一般、保密性弱、業務功能單一、無數據化服務等不足之處,在數字化、智能化領銜的今天,模擬對講機適用領域已大幅縮減。
2.0時代
數字時代的繁榮興盛
2006年前后,為了提高頻譜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對講機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對專用對講體制開始進行規劃,隨后工信部[2009]666號文件、YD/T 2790-2015《基于 FDMA 的專用數字對講設備空中接口技術規范》以及GB/T 32659-2016《專用數字對講設備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等管理規定和技術標準先后出爐,對講機的數字時代盛大啟幕。
數字對講,是指通過將語音信號數字化,以特定的數字編碼方式和特定的基帶調制形式,并采用數字信號處理器進行優化的數據化通訊模式。
除了政策上的鼓勵和推動,對講機在行業市場的廣泛和深入應用,也成為加速“模轉數”進程的助力。從面向消費級市場的低成本對講機,到面向公共安全和重大任務的專業移動通信系統,傳統的模擬業務(多數僅為話音通信)很難再完全滿足用戶需求。應用場景的變化,帶動了終端市場的轉變,相較模擬對講機,數字對講機在話音質量、抗干擾能力、保密性、信道資源占用、數據傳輸能力上有著顯著優勢,能夠滿足用戶更復雜業務的需求。
3.0時代
實現軟件定義功能
如果說,數字對講機取代模擬對講機成為市場主流,是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新一代技術標準演進的必由之路。那么,由多模智能對講機開啟的3.0時代,便是在新的基石上再度突破,開辟了數字化對講時代的全新賽道,在硬件全面升級的同時,融入軟件功能應用,并置身不斷演進的生態系統,幫助用戶實現業務流程和終端的有機結合。
站在用戶的角度出發,他們不僅期望對講機具備話音清晰、堅固可靠、操作便捷、長久續航等多項能力,他們還期望這筆保障高效和安全運營的通信資源投入,能夠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整個業務流程,例如,在發生安全事件時,告警信息通過對講機在工單中順暢流轉,保障各個部門統一行動,緊密協作。
通過高效和可擴展的連接能力,與視頻安全系統、傳感器等進行協作,將關鍵業務的安全、安保和協作整合到單一工作流程,從而貫穿整個管理體系,使安全和效率始終在線,使2.0時代難以采集和應用的數據,在3.0時代真正發揮價值。
從1.0到3.0
1.0模擬時代也可稱之為語音時代,它滿足了用戶對于最基礎和迅捷的語音通信的低成本需求。
2.0數字時代帶來了技術標準更迭的全新成果,話音更清晰、數據傳輸能力得到改善、信息安全得以更充分的保護,面對專業場景更為從容,是當前對講機終端市場的中堅力量。
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對講3.0時代,則將業務和終端的融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契合數字化、智能化時代背景的同時,幫助用戶在不斷演進的任務關鍵型生態系統中,以可擴展的連接性,實現業務流程的高度協作。